AI智变酒店教育:酒店专业教师解码技术赋能下的教育突围与伦理坚守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3-09浏览次数:17


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教育领域。对于传统专业-酒店专业,AI将会如何助力酒店教学创新?又会给酒店专业带来哪些挑战呢?

202536日下午,酒店专业主任鲍富元老师带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聚齐中西餐实验室,围绕学院开展的《智启新程:AI驱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变革》培训,对AI技术的教学应用及挑战展开深度探讨。多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产教融合真题真做,深入分享了他们对AI智变酒店教育的见解与思考。这场盛会不仅展现了教师们对AI技术教学创新的热情,更为酒店管理专业在技术革新时代中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一、AI驱动教学效率革命:从知识传授到实践赋能

1. 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即时学习”场景

 “AI能解答学生90%的礼仪课疑问,比如正式场合的领结打法或中西餐位次规则。”王婕菲老师举例道。通过AI工具,学生可实时获取全球礼仪规范、奢侈品工艺等专业知识,传统教学中需数小时查阅的资料,如今仅需几秒即可呈现。在《奢侈品管理》课程中,AI更成为破解国际数据壁垒的钥匙——以往需“翻墙”获取的海外市场报告,现可通过AI快速整合分析,为案例教学注入鲜活数据。

2.虚拟实验室:让管理决策“看得见”

贾明洁老师提出打造的“AI酒店管理实验室”。在《收益管理》课程中,学生输入节假日、航班变动等变量,AI即时生成动态定价模型,实时反馈策略调整后的收益变化。“这相当于把五星级酒店的收益管理部‘搬’进课堂。”贾老师表示,AI模拟器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困境,更通过客户行为预测、舆情分析等功能,让学生在虚拟市场中体验商业博弈。

3.产教融合:AI架起课堂与行业的桥梁

郑菲老师将AI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生使用AI筛选虚拟简历、模拟面试评估,并生成岗位说明书。“AI生成的结果需经人工修订,这迫使学生思考企业真实需求。”她强调。此外,鲍富元老师提出,将AI应用在产教融合上,课程考核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结合地方的经济、地方的企业来做一些定向性的这种产业真实案例的高阶性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

二、技术狂欢下的冷思考:伦理教育与批判性思维不可缺位

1. 学术诚信危机:AI成“高级作弊工具”?

 “有学生用AI写论文,逻辑严谨到教师都难以分辨。”杨欣达老师坦言。AI生成的参考文献可能存在伪造,回答看似权威却漏洞暗藏。王丹鹤老师以《宴会设计》课程为例:AI对“主桌位置设置”给出三个不同的解决方案,师生需共同考证历史沿革、地域文化才能判断正误。这些都在倒逼教师深耕专业,也让学生明白——技术无法替代人文积淀。”

2. 价值观引导:守住教育的“人本底线”

 “AI是工具,不是‘替身’。”鲍富元老师、杨欣达老师、龚慧老师等都强调,教师需从三方面构建防线:价值观先行:在课程中嵌入AI伦理讨论,例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对酒店服务的影响;过程性监控:要求学生在AI辅助作业中提交思考过程分析,追踪其逻辑推导过程;情感联结:通过线下交流辨析学生使用AI的动机,“是学习压力还是惰性?理解需求才能有效引导。”

3. 人机协作:未来教育的“黄金分割点”

尽管AI能快速生成教案、梳理知识图谱,但教师角色反而更关键。“情感价值高的课程,AI无法模拟共情能力。”王丹鹤老师指出。鲍富元老师则认为,未来理想模式是“AI做标准化的事,教师做创造性的事”——AI处理数据分析和知识检索,教师专注启发思辨、个性化指导,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出AI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未来展望:构建“有温度的数智化教育”

酒店专业的AI教学实践,折射出高等教育转型的深层命题:技术迭代加速,但教育本质仍是“人的培养”。正如教师们达成的共识:首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需平衡:AI提升效率,但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应始终是教育内核;其次,教师从“讲授者”转型“引导者”:AI倒逼教师深耕专业、更新知识,同时更关注学生价值观塑造;最后,校企合作深化技术落地:与万豪、洲际等实习合作单位合作开发AI教学模块,让学生接触行业真实算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