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跨境旅游业突飞猛进,中国游客也日益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优质客源。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和本质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3月20日下午16:00,我院李如跃副教授在北区五教西204教室给同学们做了一场关于《中国出入境旅游游客流向及发展趋势分析》的讲座。
李如跃老师开展关于中国跨境旅游数据分析的讲座
中国近些年每年的出入境人次均达到1亿以上,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2013年以来)和全球第四大出境旅游接待国(2014年以来),那么目前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中国旅游业的真实质量到底如何?在本次讲座中,李如跃老师利用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从近些年中国出入境游客数量和构成展开分析。
目前我国出境游客中也有近七成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港澳台地区,真正出国旅游的其实仅为3000多万人次,其中大半游客的目的地为亚洲周边国家,且中国出境旅游的平均花费仍不算高。而中国近些年入境游客数量中,50%以上都是港澳台同胞(2017年之前甚至达到七八成的比例),这是因为大量港澳居民因生活工作的需要,每日往返内地的活动也被录入为入境游客,这使得入境游客数量总量看起来很大,但其实含有大量水分,同时也拉低了入境游客的平均消费额。
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疫情之后,出境游复苏与转型,消费更加理性化,购物在出境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说明出国游客的消费正在趋于理性化、合理化。入境过夜旅游者消费结构中基本消费比重大,非基本消费比重小。基本消费(食、住、行、游)中交通比重较大,其原因是我国地域辽阔,但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得入境游客通常以长途交通工具代步,从而形成“行”的高消费比例现象。非基本消费(购、娱)消费低,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在产品开发方面仍比较落后,需要中国旅游行业整体提升创意水平,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和特色文化产品。
学生们认真听讲
从上面几组数据的对比中,李老师带领同学们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质量到底如何,以及中国旅游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本次讲座激发了旅游管理专业同学的专业学习兴趣,加深了同学们对旅游业态的认识。
文:来源于学院
图:来源于学院
编辑:王书涵
责编:李 琴 武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