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第1期——红色旅游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南·琼海)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21


红色娘子军”的真实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特务”原指在军队中担任警卫、通讯、运输等特殊任务的人。20世纪50年代,“特务”一词,含义发生了改变。时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的刘文韶在19578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将采访的成果集结成文并将文章定名为《红色娘子军》,以彰显女兵的英雄气概。

1931326日,“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宣告成立,仅有一个排的人数,不属于正规红军连队建制,是中共乐会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

19315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这就是“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第一支女子军连队。女子军特务连全连103人,除了两名年纪较大的庶务、挑夫和一名小号兵是男性外,其余都是农村妇女。她们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先后参加了沙帽岭伏击战、火烧文市炮楼、保卫文魁岭等战斗,显示出独当一面的作战能力,打出了女子军的军威。

1932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将女子军特务连从乐会四区调往琼东四区,在红军独立师师部担任警卫任务,归红一团建制;抽出一个排,吸收女青年扩编为女子军特务二连,归红三团建制;此时,女子军特务连达到顶峰,编制改为两个连,有四个排,十二个班,共140人。女子军特务连除了战时英勇杀敌外还配合当地苏维埃政府深入到各村开展活动,是一支十分活跃的宣传队。

1932年底,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女子军特务连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连长、指导员等人先后被捕入狱,中共琼崖特委为了降低损失,决定将一连、二连化整为零,疏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作为一个战斗整体,女子军特务连虽然只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红色娘子军的革命精神却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妇女投入到革命当中,它深刻反映了琼崖革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世界妇女争取解放斗争的光辉典范。